践行伟大“中国梦” 做留守儿童的光明使者--菜田小学扶贫帮困纪实
发布时间:2015-04-29 | 作者:
“全校94名学生,90%以上的孩子父母远在他乡打工,大多数孩子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没有新衣服,没有玩具,没进过公园,甚至少与外界接触,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富顺县永年镇菜田小学一名姓曾的代课老师这样描述自己学生的现状。这是一群急需要走进,急需得到关注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时代特殊的产物,他们被社会称为留守儿童。
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毛琼于今年4月率院党办、关工委工作人员作为先头前往调查了解学校情况,“想为学校,为孩子们做点实事”。毛琼书记在调研回来后如是说。何谓“中国梦”的实质内涵,如何践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为自贡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厚德博爱,服务妇孺”是该院肩上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使然。
“目前学校最急需解决的是孩子们喝水和照明的问题。”菜田小学一名姓曾的代课老师说,菜田小学有一口水井,以前每周抽一次,抽上来的水都很浑浊,无法使用,“我们从周五开始抽,放到周一再用仍然很浑黄。”曾老师说,教室的照明也是急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大多数灯管已坏,线路老化,六年级的一名同学说,他们已经摸黑上了两年课,因为没有维修人员,所有灯管都成了教室里的“摆设”,一到阴雨天,教室里的光线就特别暗,加上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有两间教室连风扇也没有,另外两间教室的风扇还是家长凑钱买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堪忧。
为解决菜田村小的实际困难,完成老师和孩子们的“光明梦”,日前,市保健院党委书记毛琼再次率党办、关工委、后勤保障部及各基层党支部书记等一行9人带着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学习用具、文体用品等,以及为解决学校教室的照明所需要的电灯、工具,踏上雨后泥泞的村路,再次走进菜田小学,为孩子们送去光明和温暖。
看见前来献爱心的叔叔阿姨们,孩子们都好奇地从教室里探出头来张望,害羞又高兴地接过橡皮泥、跳绳、积木、皮球、图书……这些城市孩子再平常不过的玩具和文体用具,对他们来说就是奢望,正值“六一”儿童节前夕,礼物成了他们最现实、最直接的梦想。为了让孩子们重见光明,市保健院电工李师傅为每间教室换上了新的灯管,试电、换线、安灯,每点亮一盏电灯,照亮一间教室,孩子们就欢呼雀跃一次,好多孩子放学后还不愿离去,他们怕这些叔叔阿姨走后,光明也会随之带走,这样的光明对他们来说已经期盼的太久。随后,市保健院还为学校购买了4台风扇,让孩子们能在清凉的学习环境中度过炎炎夏日。
据了解,富顺县永年镇菜田小学是菜田村唯一的村级小学,学校一共4个班,因为两年招一次生,所以只有二、四、六年级及一个幼儿班,幼儿班孩子年龄从2,3岁到5,6岁不等,这所学校几乎所有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孩子都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大多数孩子都不是独生子女,通常一个家庭有好几个孩子,能正常的供他们吃饭、读书已属不易。学校一共有4名老师,两名公办教师、一名代课老师和一名聘用教师,每个老师都身兼数门课或跨年级的教学任务,曾老师在菜田小学干了18年,她说自己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如果是大学后直接分配到这里来教书的年轻人,几乎都留不住,因为我们学校条件太差了。”曾老师说,自己不仅要教两个年级的数学,还要教思想品德、体育等课程,最年轻的张老师则负责全校学生的外语课程还兼幼儿班班主任,虽然条件艰苦,在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前,菜田小学的升学率在全镇村小中一直排名前三。
毛琼书记表示,对菜田小学的帮扶我们不会只流于形式,我们要长期帮扶下去,我们的梦就是妇女儿童的梦,我们的梦就是菜田小学94名孩子和4名老师的梦。“回去之后,我们还要号召全院党员和团员,号召各支部,实实在在地对家庭困难的孩子进行帮扶,努力为孩子们解决一些特殊困难,让这些留守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刘玲)
看见前来献爱心的叔叔阿姨,孩子们好奇地趴在教室的窗户上向外张望
为教室更换灯管
疲惫的孩子
更换灯管后,教室重见光明